通用nav

我市积极探索管理新模式——让农村集体“三资”在阳光下保值增值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农村集体“三资”,即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成为夯实农村经济根基、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这不仅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更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乡村的长远未来紧密相连。

灞桥区农村发展呈现蓬勃生机

近年来,我市紧密围绕深化农村改革这一关键任务,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模式,旨在通过创新管理方式,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潜能,全力助推更高水平的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灞桥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正是我市这项工作创新开展的生动缩影。灞桥区在探索过程中,勇于创新、积极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连日来,记者走访灞桥区的多个区域,深入挖掘“三资”管理改革中的创新举措,探寻改革发展的显著成效,见证乡村振兴在西安沃土上的蓬勃实践。

智能预警 “三资管家”的“千里眼”

3月7日,记者来到灞桥区十里铺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刚踏入这里,预警系统提示音与键盘敲击声便交织入耳,工作人员张佳熟练地打开“三资三化”信息平台,一份标注为“预警”的合同展示出来。

“以前,查看合同到期全靠人工翻台账,稍不留神就会错过催款期。现在,信息系统好似给每份合同都装上了倒计时闹钟,临近付款截止日一个月,就会自动识别并下发催缴通知函。”张佳说道。

灞桥区十里铺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学习

记者了解到,这个信息平台不仅为灞桥区10772宗集体资产、1185宗资源建立了“数字档案”,还能对2820份经济合同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管。

每份合同录入后,系统会自动关联收付款计划,并且在到期前1个月触发提醒功能。“去年,全区通过预警催缴了288笔款项,追回近1400万元。”灞桥区副区长刘强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推进“三资”管理改革中,借鉴了灞桥区这种数字化监管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建立智能预警系统,让合同监管更加高效,保障集体资产收益按时到账,为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筑牢基础。

然而,数字化并非万能。

面对一些拖欠方不履行合同的行为,灞桥区采取“五级联动”机制——专职监管员跟进、村集体理事长沟通、街道监管中心协调、街道纪工委介入、区要素市场推介。某村一笔逾期两年的门面租金,正是在上述机制的作用下,相关资金一周内到账。

灞桥区十里铺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主任党媛总结道:“系统是‘眼睛’,人,则是解决问题的‘手脚’。”

银农直联 打造资金流转“高速路”

在十里铺街道十里铺村报账员马晓芹的手机里,保存着一张泛黄的支票存根照片,那是过去繁琐支付流程的见证。

“以前支付一笔村上的维护费,要跑街道、找负责人、跑银行,有时候得折腾三四天。”马晓芹告诉记者,现在方便多了,通过“银农直联”系统,上传票据、填写信息,相关负责人通过手机审批,监管中心会计审核后直接线上支付,20分钟就能完成,还能实时查看资金流向。

这条“支付高速路”的背后,是灞桥区创新的“五级审批”模式。

从报账员提交到最终支付,所有环节留痕可溯,彻底杜绝“白条账”“口袋账”。数据显示,全区已通过该系统完成支付4100笔,总金额2.8亿元,差错率从过去的1.2%降至0.05%。

如今,灞桥区的银农直联模式正被作为范例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通过建立统一的资金监管平台,实现全市农村集体资金的高效流转和透明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资金安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在灞桥区十里铺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的档案室里,记者注意到,旧账本与电子台账形成鲜明对比。

“过去查账得翻箱倒柜,现在输入关键词,3秒就能调取10年的数据。”工作人员安西宁一边演示,一边向记者介绍系统自动生成的某村年度财务分析报告,收入构成、支出趋势、风险提示等信息一目了然。

“这可是我们送给村集体的‘体检报告’!”安西宁说道。

阳光晒账 群众指尖上的“监督哨”

“打开这个‘三资公开’APP,村里的资源资产、经济合同,甚至每分钱花在哪儿都能看见。”在十里铺街道双合村,村民周小燕一边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一边介绍道。

随着指尖滑动,集体土地出租收益、道路修缮支出等明细清晰展现。“以前总觉得钱‘闷’在账上,现在,所有财务数据都能一目了然地查看!”周小燕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指尖上的监督”,源于灞桥区构建的立体监管网络。

7.8万名村集体成员完成APP注册,发现问题可向各级监管机构反映,由监管机构分类研判处置。去年,某村经济合同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正是被村民通过手机APP发现,最终查实并予以处置。

群众的眼睛加上科技手段,让“微腐败”无处遁形。

我市以灞桥区阳光晒账模式为蓝本,推动全市农村集体资产信息公开平台建设,让群众参与监督,强化社会监督力量。通过信息公开和群众监督,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运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监督的‘阳光效应’,正在加速发展动能的释放。”灞桥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伟说。

3月11日,在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记者遇到了正在签约的某农业公司负责人。他说:“通过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平台竞标村集体闲置仓库,过程透明,我们投资更放心。”数据显示,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体系已促成灞桥区41宗资产资源交易,金额达1.87亿元。

从灞桥区的实践不难看出,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正在以点带面,逐步构建起规范、高效、透明的管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未来,我市将继续深化改革,让农村集体“三资”在阳光下保值增值,书写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通用版权